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稳中求进应对稳中有变,实现稳中向好
 
时间:2018年12月24日

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9日-2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讲话,总结2018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好地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访谈》特邀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对会议精神进行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韩琳 摄)

中国网:张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采访。看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您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张立群:第一感觉就是对明年的形势,包括对明年的经济走势很有信心。因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对当前形势的变化做出了肯定的判断,就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加大。所以,这次会议没有回避当前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但是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做出了科学部署。这是科学研判之后做出的部署,就是要用“稳中求进”来应对“稳中有变”,实现经济的稳中向好。这样一个思路,给我们一个坚定的信心。

中国经济还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长期向好的这一系列有利条件都没有变。所以,目前的这个波动是短期的,困难也是一些短期因素所导致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稳”方面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稳定目标,而且针对“稳”的目标提出宏观政策一些具体的安排,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要提效,包括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在这个“稳”的基础上,更多地还是要在“进”的方面下功夫,包括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巩固已有的成果,而且进一步地从制度的完善、从改革方面来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我们在三大攻坚战方面要进一步聚焦,要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方式方法,要进一步取得实效等等。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明年经济走势稳中向好的前景增强了信心。

中国网:这次会议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做出的判断是: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您怎么看“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变”和“忧”?

张立群:稳中有变是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表现还是比较明确的。今年9、10、11三个月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已经降到6%以下,特别是11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降到5.4%,这是我们多年以来月度增长的新低。包括从流动性来看,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在今年也比较明显,11月份的消费,尽管有“双十一”的因素,但消费增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仍然比10月份下降了0.5个百分点,所以内需走弱问题也是特别值得关注的。

从外贸出口来看,11月份当月出口增速是5.4%,比10月份降低了10多个百分点。未来中美贸易争端对出口的实质性影响预计会进一步显现。如果外需增速进一步下降,再叠加上内需增速下降,经济下行的压力确实是显著加大的。

经济下行对就业、对民生,对于收入增长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利影响,我们要有充分估计。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确实做出了冷静、科学的分析判断,明确当前经济形势是稳中有变,而且是变中有忧,下行压力加大。我想这些判断都非常准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就可以从底线思维的角度来把应对这些困难的措施想得更加周全。

中国网:会议公报所说的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那您认为这个压力有多大?主要原因来自哪里?

张立群:我认为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和我们转向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有很多的关联。中国经济实际长期是高速增长,是速度效益型的模式。从这样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到质量效益、绿色清洁主导的模式,这需要艰巨的努力。这些年,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效果,但是从提质增效、绿色清洁上,我们要新动能、新动力,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是个爬坡过坎的事情。包括我们的融资,从表外融资、不规范的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转到比较规范的、金融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的融资方式,这个转变也不是很容易的。地方政府以隐性债务和不规范PPP融资来支持融资,转向比较规范的地方政府发债这样一个融资,也需要很多的努力。 所以,这个转变也是需要时间的。

今年我们加快了期望的质量效益型、绿色经济型发展模式的转变。现在我们加快向质量效益、绿色清洁方向转变的时候,经济增长的速度,包括融资数量、资金供给水平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些情况导致了今年下行压力的加大。我们讲,这些困难是短期的,是因为我们转型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情况。

中国网:为了应对稳中有变的形势,会议从财政政策、结构性政策、社会政策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中国连续第9年实行这一政策组合。但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同时强调了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那么在您看来,财政政策为谁积极,如何积极?这里所说的“逆周期调节”又是怎么回事?

张立群:今年宏观政策强调逆周期调节,很重要的是要针对经济增长运行的方向来反向加力。现在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宏观政策来看,它就要在稳定总需求、扩大内需上加力。我们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际主要针对着稳增长的调控任务来加力增效,包括更大规模的减税除费,也包括了我们要扩大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实际上,我们从扩大内需、支持重大工程项目、补短板这些资金需要来看,地方政府发债工作还要大力做好。

另外,货币政策要强调松紧适度。松紧适度,是我们要把结构性去杠杆、加强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这样一些工作,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目标结合起来,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功能加强起来。所以,货币政策在稳增长当中也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地畅通,使得整个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更好畅通或者更好结合。

中国网: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舆论对此给予了强烈反响。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韩琳 摄)

张立群:减税降费和营商环境改进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是要通过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包含着税负水平的下降。所以,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推进结构性减税,包括增值税的改革、营改增的改革今年我们也进一步地加大了减税降费的力度。明年为了改进企业的营商环境,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包括个人所得税。实际个人所得税的减税和稳定居民消费能力、保障基本民生(联系在一起)。所以,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改进企业的营商环境,也是明年的工作重点对于稳定居民的消费能力,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发挥作用,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当然,我们在更大规模减税除费的基础上还要更注重财政开源因为从这些年来看,财政承受的压力在不断加大一方面减税,收入在减少;另一方面我们保证基本民生包括确保补短板的资金和支出责任也是在加重的。在这个背景下,财政赤字水平是在持续扩大的,而赤字是需要发债来平衡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偿债压力也是在不断增加的,所以还是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高质量发展能力提高上下工夫。只有让经济成长得越来越好,让企业活力越来越强,让高质量发展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我们的财政才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好的互动。所以,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政策的合力充分发挥出来,真正把我国经济较快地推入持续较快、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从经济发展上开源,来保证我们的经济有更强大的能力。

中国网:明年的经济政策也有较多的政策延续性,比如会议提出要继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就开始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2017年十九大报告就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您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怎么看?进一步进行这个改革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张立群: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稳中求进,这个稳是六个方面的稳,实际上通过宏观政策操作、通过结构性政策的作用,通过社会政策的作用,我们从这样一个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从这样一个改革向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上来要活力、要动力;通过社会政策来兜底基本民生,就是就业优先,确保基本民生的底要保住、保牢——从这些方面把稳定的大局把握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此基础上不能消极求稳,这个“稳”是为了“进”。过去多年,我们一直坚持以这样辩证的方法来处理这个关系。明年在的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一以贯之地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们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安排了,主要还是在制度的完善上下工夫。它提出八字方针“巩固、增强、提升、畅通”。

巩固就是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工作的成效。明年重点是在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出清的步伐加快,包括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还有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力度加大,进一步发力。

增强,最重要的是增强“公开、透明、规范”的市场规则,加强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通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制的完善,通过竞争,促进企业优胜劣汰,使更多的优质企业脱颖而出,在这个基础上推动我国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我国经济加快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提升主要是提升产业的水平,产业链的升级,包括有新技术推进的产业集群的发展。

畅通最主要也是从改革上,从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完善上,使得各类要素——资金、劳动力、技术能够更顺畅地更充分地流动更高效地配置,这样使我们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包括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顺畅。

所以,我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明年稳中求进——“进”的主要方面,是我们着力做好的。

中国网:这次会议提出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里的“更高水平”如何理解?

张立群: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来看,就是从商品要素流动性开放向规则对接型的开放来转变。过去我们的开放主要是强调进出口规模的扩大,包括利用外资、对外投资数量的增加。我们现在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市场规则进一步接轨,这也意味着开放和改革进入到一个更深层面的互动的阶段,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制度要全面推开。这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因为现在自贸区还在搞试点,现在负面清单主要还是在自贸区范围内实行,如果今后全面实行的话,政府在整个市场负面清单的提出方面,对它的执政能力和市场管理能力是非常高的一个要求。所以,从政府来看,确实在“放管服”改革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快布放,在提高市场监管能力上要进一步下工夫,真正从守门员转向裁判员。大家看到踢球时裁判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全场到处跑,非常辛苦的。如果政府要全面实行负面清单就要跟得上企业的活动、跟得上市场主体的活动,要到处都能看到它们的活动,发现它们违规的方面,而且要准确地把哪些方面不能做提得比较周全,但是也要比较简明。所以,这些都意味着我们的对外开放进入到更高水平的新阶段,它是从制度方面和整个国际规则进一步接轨,这个接轨也会倒逼国内改革要加快步伐。所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全面的一个深度融合,现在已经开始了。

中国网:对于跟老百姓关系密切的住房问题,会议仍然坚持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还指出了因城施策、分类指导,您认为对于明年的楼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立群:房地产市场最近两年的调控力度是相当大的,而且从房地产的发展来看,现在也进入到它自身周期的后半程,下行接近底部的状态。但是我们要看到,房地产对于整个经济增长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说房地产和制造业,我们按照产业关联来分析,房地产的建设包括住房的使用,关联到的产业有60个左右,这中间大部分分布在制造业,比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有色金属、各种石化原材料、家具家电等等。我们要建设高水平的住房是离不开高水平的材料和高水平家庭用品的保障,而这些保障都和制造业分不开。所以,房地产的发展和制造业有紧密的关系,和整个经济有密切联系,和民生也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美好的居住需求对于进入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紧迫的一个需要,要解决住房难、住房贵的问题,还是要把房地产发展好。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明确地提出:第一,房住不炒的原则。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从我国国情特点来看,我们不需要由金融、由投资所主导的需求来支撑,我们主要是由居住性的需求,也就是城镇化、城市人口的增长,年轻人从生活角度对住房的需求来支持。所以,这是我们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在未来,比如在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大城市,限购限贷政策还会继续坚持,要控制炒房活动可能的发展。

二是因城施策。各个城市的情况不一样。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冰火两重天,大城市人满为患,中小城市人气不足。针对不同的情况,各个城市调控政策的重点是不一样的,这要强化城市政府的主体责任。所以,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形成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个长效机制最基础性的还是要推行新型城镇化加快的前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让更多的、更高水平的城市建设起来,成长起来,让很多城市的城市环境,比如说基础设施配套环境、公共服务保障环境,包括营商环境加快改善,使得这些城市的产城融合水平加快提高,人气度加快提高。在此基础上,房地产的建设用地就会大量增加,适宜人们居住和工作的这样一些城市的范围会大量扩展,这个时候人口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导致的人多房少、人多地少的矛盾,以及住房难、住房贵的矛盾才会真正得到缓解。

未来围绕新型城镇化,围绕房地产的发展,我们确实要按照因城施策——按照这样一个坚决控制投资性需求来鼓励居住性需求的原则,把我们的商品房市场和保障房供给体系全面发展和完善起来,真正使得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居住需求的向往,能够得到更好、更充分的满足,也带动了我们的经济,或者是带动我们强大的国内市场的建设,有一个更有潜力、更大空间的发展。

中国网:会议对资本市场建设提出了要求,提出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交易制度,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推动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尽快落地。这对提振我国股市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张立群:资本市场实际上是我国要素市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建设这些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资本市场的预期,包括资本市场里有很多的规则,如果和国际接轨的话还需要加强、需要完善所以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地向着一个能够使资本要素顺畅流动,而且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市场调节、比较平稳的运行基础的方向发展。所以,在这里面,我们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还应该加强。另外,对于整个社会的一些期望要及时地响应。

总体来看,明年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是一个向好的趋势。一是随着我们稳增长宏观政策的落实,特别是货币政策的落实,流动性偏紧的问题会不断地得到缓解,资本市场缺钱的问题我想会得到改善。二是随着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的巩固,股民,包括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会不断增强。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想明年资本市场的走势还是比较乐观的。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摄影:韩琳;主持:裴希婷;摄像/后期:张文泉;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摄影:韩琳;主持:裴希婷;摄像/后期:张文泉;主编:郑海滨